3月23日,辛庄镇杨中村何桥三组农户张小荣在承包土地经营权委托协议上签了名。几天后,他家门前约3.5亩草皮田将进行深翻,实施高标准农田改造。随着杨中村最后一户草皮种植户完成土地流转,辛庄镇这一拥有近百年种草传统的苏南最大草皮种植镇历经3年,实现了所有具备复耕条件的9200亩草皮田“退草还耕”。
辛庄镇素有“草皮之乡”的美名,有镇志记载的草皮贩运和种植历史可追溯至上世纪30年代。2021年起,该镇积极落实国家防止“耕地非粮化”要求,大力实施“退草还耕”,到2022年底已推动1083户农户告别“种草”历史,翻开“种粮”新页。今年,包括张小荣家在内的剩余1463户农户的4700亩草皮田也将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预计年底前全面完工。
作为2021年首批开展“退草还耕”试点的平墅村,如今已尝到了农业规模化转型的甜头。王巷桥示范基地是该村“退草还耕”后改造的第一个省级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通过深翻深耕,土壤结构、底墒等得到有效改善,多年扦草裸露的“黄泥”重新变回营养丰富的“熟土”。去年,平墅村2600亩“退草还耕”田块小麦亩产约400公斤,水稻亩产达651.5公斤,产量均高于地区平均水平。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时利锋表示,由于高标准农田建设基础打得好,破坏耕地的草皮田已变为守护粮食安全的“吨粮田”,辛庄镇不但补上了生态欠账,还带动百余名“种草人”向“种粮人”转变。
2022年,沈浜、杨中两村完成第二批382户农户的1900亩草皮田“退草还耕”,目前在田小麦长势喜人。今年,两村剩余4700亩草皮田也已“应退尽退”。辛庄镇副镇长陈伟忠说:“今年秋,全镇所有‘退草还耕’田块将‘应种尽种’。根据‘三分地养活一个人’标准测算,9200亩耕地一年能增加3万人的口粮。”
作为产业转型的代表,曾经的草皮经纪人王正元、王亚军父子已变身种粮大户。三年来,他们相继承包近2000亩“退草还耕”田块,购置粮食收种、烘干、加工设备,并成立家庭农场。去年,王家父子的承包田共产出小麦700余吨、水稻1200余吨,销售额超600万元,帮助30多名“种草人”再就业。“‘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虽然相比收草皮赚得少一些,但种粮是大势所趋。只有及早把握转型契机,才能走上可持续的农业高质量发展道路。”王亚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