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复工潮到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心转移到了各街道、社区,疫情防控工作面临新的挑战。
虞山街道学前社区是本市一处颇有历史的老小区。3月3日,记者在社区卡口处看到,两名戴着口罩、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坐在卡口中央形成“路障”。每当有人员进入,志愿者们便要求其出示社区发放的“出入证”或进行登记,在核实人员身份后,志愿者方才让路,宛如一道人形“ETC”。
来自泰隆银行常熟支行的黄家慧便是志愿者之一。从社区设卡开始,她就与流水琴川义工协会、退役军人事务局志愿者和社区老党员入驻社区卡口,对进入小区的人员和车辆进行严格登记、管控。复工复产后,黄家慧便开启了“两头奔”的忙碌生活。她上午去银行上班,下午直奔小区卡口执勤,临时有业务就远程联系其他同事接替。“中午基本没时间吃饭,有时候忙得连厕所都来不及上。”黄家慧回忆,尤其刚来卡口的那几天,她基本都在为居民办理临时出入证,一写就是几个小时,天气很冷,手冻僵了,口罩很厚说话又费力,特别是到了晚上黑灯瞎火的,都靠一盏充电的小台灯支撑。
“有的人不愿意登记,有的人认为我们不知变通,还有的人趁乱混入社区。”黄家慧向记者诉说着执勤中遇到的烦恼事,现在疫情趋势向好,进出卡口的人越来越多,有前来租房的外地人,有送快递和外卖的小哥,甚至还有探亲访友的市民,这都加重了他们工作负担,关键还有一部分居民对他们的工作不理解。黄家慧表示,作为疫情防控志愿者,她不怕苦不怕累,只希望市民能对志愿者多一点理解和支持,做好自身防护,不要冲卡翻墙,配合统计,尽量少出门。
疫情期间,琴川街道洪泾里社区也严阵以待。小区门口均有醒目横幅提醒市民注意做好疫情防控;墙上张贴着各种通告,告知外地返常居民必须统一到社区主动登记并领取临时出入证。此时,几名从超市采购完准备回家的居民戴着口罩、行色匆匆,在进入小区时,他们都经过了志愿者们细致的检查。
洪泾里社区属于开放式小区,老年人居多,辖区内还有菜场和学校,情况复杂且进出人流量大。为了有效做好防控工作,社区将出入口全部封堵,仅在新颜路和青墩塘加油站设置了2个卡口。即便如此,面对小区2270户家庭、8000多名常住居民,靠社区仅有的9名党员、5名网格员进行防控,略显人手不足。近期随着返岗返常人员不断增加,给管理工作增加了不小难度。
在企业复工之际,常福街道怡馨社区多管齐下,确保社区疫情防控无死角。社区卡口处已是“重兵把守”,测体温、消毒、查询行踪轨迹和“苏城码”,各种防疫措施一样都不少。此外,社区工作人员及志愿者们还要为外地返常隔离人员送生活用品、倒垃圾。这种24小时连轴转的生活,已成为社区的工作常态。
怡馨社区共有4600人,其中1200人是外地租住人员,目前已有500多名外地人员返常,4户13人正在居家隔离。“为了让他们安心居家隔离,我们为他们送菜送油,甚至为他们子女打印教材。”社区党支部书记黄甘子说,此前部分居民对居家隔离人员存在恐惧心理,引起了一些不必要的纠纷和误解,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引导下,现在居民们都能正确对待被隔离人员了。她呼吁,无论本地人还是外地人都应当一视同仁,隔离疫情绝不能隔离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