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本市第三期幼儿园康复资源教师培训在市教师发展中心举行。培训现场,大家又见到了陆振华的身影。
退休后的陆振华依旧很忙,仅8月的前20天,就参加了辛庄镇张桥学前融合教育资源中心授牌仪式、全市首次特殊需要学生诊断性评估、苏州地区常熟聋哑学校首届毕业生40周年聚会、古里中心小学资源中心服务对象评估等多项活动。
陆振华197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从事特殊教育工作,1985年被评为全国优秀特殊教育工作者、2008年被评为苏州首届“助残十佳”先进个人、2011年被评为苏州市优秀共产党员志愿者。他1984年任常熟聋哑学校副校长,2000年被评为省首届特殊教育学科带头人并担任苏州市特殊教育研究会理事长,2006年担任常熟市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办公室主任,退休后担任中心顾问并继续主持特殊教育指导中心日常工作。现在,他虽早已退休多年,但仍像在职教师一样,白天坚持走访学校,晚上网上解答教师、家长提出的问题,节假日还忙于接待家长来访和做好个案研究工作。
在他47年特教生涯中,有一桩事情让他至今难忘。那是1994年9月的一天,一位不速之客突然找到他。只见对方满面愁容,情绪低落,一见到陆振华就像见到了救星般地哀求:“救救我儿子!救救我儿子!”原来,这位不速之客是来自张家港市塘桥镇的一位农民,他儿子钱某是一位聋人,虽然22岁了,但还不会说话。他四处打听,闻得陆振华已有帮助聋人恢复语言功能的成功教学经历,便登门拜访。
陆振华被这位父亲的行为打动。他随即跟着这位父亲来到张家港塘桥镇,对钱某作了一个专业评估。鉴于其听力损失过大,年龄偏大,错过了受教育的最佳时期,若把他强行插进聋儿康复班,年龄差距大不适宜且不说,一旦与聋儿一起学习训练,手势语言势必会干扰口语训练。当陆振华把这个结果告诉钱某父亲时,对方原本满心的期待瞬间变为落寞,而一旁的钱某着急地“咿呀咿呀”手舞足蹈。此情此景让陆振华大为感触。他知道,如果钱某得不到救助,那么他的一生将是痛苦的,而他父亲也将为此遗憾一生。陆振华当即决定:无偿为钱某上门送教,并且为其制定了一个大龄聋人语言训练的三年计划。
在之后的三年里,陆振华没有了星期日和节假日,从常熟市区到张家港塘桥有50多里路,无论酷暑严寒,还是刮风下雨,他都坚持不懈,几经辗转来到钱某家中,为这个年轻人进行语言康复训练。
经过陆振华3年精心辅导和钱某自身的不懈努力,钱某的口语能力得到了长足进步,实际掌握词汇2000多个,超过了国家三级康复的标准,能自如地与普通人交流。钱某不久后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并与一名健康女子成婚,建立了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
这件事让陆振华下定决心要让更多残障孩子能够接受教育、快乐成长。之后的几年里,他先后到本市张桥、古里、淼泉等乡镇上门送教,孩子们亲切地叫他“哑父”。
2004年2月,市特殊教育指导中心成立。这是全国首个县域特殊教育指导中心,承担着全市随班就读管理和特教班建设以及教师培训、咨询服务、评估检测、质量跟踪、档案管理等职能。依托这个平台,陆振华完成了从自己送教上门到培养、带领更多的人送教上门的角色转变。到2017年,全市84所中小学实现了资源教室(特教班)的全覆盖,为随班就读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服务。2018年,由他牵头进行的“县域特教班融合教育运行模式的构建与实施”荣膺当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47年的特殊教育工作,陆振华坚持着“有难必帮、有残必助,有求必应”,时时处处为残疾学生着想,点点滴滴为残疾学生服务。完成让每一位残障儿童都能接受良好教育的目标,陆振华和他的同事们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