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上午10时多,长江常熟段江面上,一艘渡轮架起了滑道,一条条中华鲟、胭脂鱼、鳙鱼正顺着滑道落入江中。同时,在铁黄沙生态岛放流点,也同样进行着放流仪式,中华鲟、胭脂鱼、鳙鱼由此处的滑道进入长江流域。
这是由市农业农村局主办的“保护珍稀水生生物,共建生态美丽常熟”长江中华鲟、胭脂鱼增殖放流活动。与往年不同,今年的增殖放流活动加大了珍稀濒危水生生物放流规模,在两个放流点投放了260尾中华鲟和38000尾胭脂鱼。中华鲟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水中大熊猫”之称。它的生命周期较长,最长寿命可达40年。此次放流的中华鲟是由水工程生态研究所人工繁殖的。活动选择温度较低的冬季进行放流,同时选用个体较大的中华鲟。据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研究员廖小林介绍,当天放流的中华鲟出生于2021年10月,经过14个月养育,这些中华鲟体长达50厘米至80厘米,体重达1000克到3000克,能较快适应环境。为监测这批放流中华鲟回归长江的生长情况,技术专家给放流鱼苗植入了芯片,可进行长期追踪。胭脂鱼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此次放流的胭脂鱼于2021年5月孵化,目前体长达10厘米到15厘米。为了确保胭脂鱼能快速适应长江野生环境,繁育这些胭脂鱼的仪征市水世界农业生态园有限公司提前采取了驯食等一系列抗应激措施,提高它们回到自然环境的成活率。
在此次放流活动中,苏州弘化社慈善基金会积极参与,公益放流鳙鱼12万尾。
为了保护和修复渔业资源,常熟每年都会多次举办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通过“以鱼净水、以鱼养水、以鱼调水”持续改善水域生态环境,同时进一步增强全民生态环保意识,引导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渔业资源保护,推进美丽常熟建设。由于长江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区域,受多种因素影响,中华鲟、胭脂鱼等珍稀特有物种已连续多年没有自然繁殖,濒危程度日益加剧。近年来,常熟在增殖放流活动中,加大了珍稀特有物种的增殖放养力度,持续改善水域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