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江南服饰文化研讨会上,对如何推动常熟服装产业转型升级,东华大学、常熟理工学院等高校的教授,苏州、常熟行业协会的专家,常熟地方文化研究学者结合各自领域进行了探讨。“传统服装产业要与现代科技融合,这是产业转型的必由之路。”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教授张文斌说,服装产业正从劳动密集型向科技融合转型,如果能跟上时代步伐,会带来很大改变。当下,不管是新面料的研究发现,还是制造技术的提升,都有赖于现代科技。以旗袍和民族服饰制作为例,如果是少量的个性化定制,是可以依靠手工与缝纫机结合来完成的,但是如果要把人群扩大,而且要进行远程服务,把消费者和客服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那就需要借助智能制造,而且要建立大数据库来对人群需求进行详细分析。借助大数据分析,服装制作者可以在消费者正常体型变动之外再结合样板来生成新的数据,从而加快个性化定制的进程。
张文斌所在的学院与常熟诸多企业建立了联系,因此他对常熟的服装产业比较熟悉。在他的印象里,常熟服装企业大多数处于中低端水平,服装城虽然是一个全国都有名气的服装集散地,但现在随着电商冲击,其集散地作用有所削弱。面对这种形势,服装产业必须有所筛选,形成自己的特色,如果一直处于中低端水平,久而久之势必萎缩。如何来寻求突破?张文斌认为,企业要聚焦、提炼主攻方向,在设计方面多动脑筋,尤其是发挥江南水乡丝绸产业的元素和特点,传承好传统特色文化,将更多文化元素注入服装设计,让服装设计更加精致。另一方面,要提高服装制作的科技含量,同时考虑延伸产业链。
常熟理工学院艺术与纺织服装工程学院教授郝瑞闽对服饰文化的研究也较为深入,尤其钟情于旗袍研究。在她看来,东方文化、中国元素在服装中的应用,首先考虑的是旗袍。如今全球文化中国热,旗袍制作企业也许可以借中国文化将自己的品牌推向海外。另一方面,旗袍在国内的推广可以从传统节日和活动中的穿着开始,如小学入学、幼儿园毕业等活动中,可以引导孩子们穿上旗袍等传统服装,从而让传统服饰在潜移默化中发扬光大。此外,还可以打造旗袍小镇来推广,让旗袍更加平民化,让穿旗袍更具互动性。
郝瑞闽认为,不管是旗袍还是普通的服装,提高设计原创力都十分重要。当前,很多服装企业同质化严重,甚至存在同行恶性竞争,这对整个产业发展不利。她认为,从政府到协会,都可以考虑打造原创基地,推出贴近地方特色的品牌。企业方面则要更新运营管理的理念,提升产品质量,对消费者负责。就像温州近年来在提升产品品质和塑造品牌上发力崛起,常熟服装产业也可借鉴。
研讨会上,也有不少专家认为,“服装+文化+旅游”也不失为可行的转型路径。就如虞山尚湖旅游度假区,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和深厚的人文积淀,在旅游发展中越来越注重游客的文化参与和体验。近年来,度假区培育环虞山文创产业带,将服装企业引到山水之滨,打造“金剪刀文创园”等一批文旅融合项目,实践成果已经初步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