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网上国际投资促进平台 致力于中国投资促进事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开发区新闻 > 文字新闻
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发布时间:2023-01-12    来源:常熟新闻网

  去年,全市超过1000家企业捐款捐物、回报社会,超过10万人参与公益活动、奉献爱心,市慈善总会接收社会各界捐赠的善款物资超过1.5亿元,常熟物质慈善“硬实力”不断增强……

  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慈善事业稳步发展,社会各界自觉参与,超1.3亿元善款善物助力疫情防控、乡村振兴和扶贫济困,市慈善总会被省政府授予‘最具影响力慈善组织’称号。”

  过去一年,市慈善总会充分发挥慈善组织的枢纽作用,倡导多元募集的形式,为社会各界爱心企业、爱心人士搭建起表达慈心善意的桥梁,过去以集中筹募为主的“善意表达”逐渐向常态化筹募、自觉定向捐赠转变,本市慈善事业发展进入新的阶段。

  去年11月,常熟汽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常熟汽饰慈善基金会向市慈善总会捐赠200万元,定向用于常福街道常福村的乡村振兴建设。去年一年,市慈善总会总共收到企业定向用于乡村振兴善款1300多万元,惠及15个乡村,为本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注入了新动力。

  在常熟,定向捐款和冠名基金已经成为新形势下爱心企业表达慈心善意的重要方式。市慈善总会注重和爱心企业沟通,尊重爱心企业意愿,完善多元筹募机制、拓宽筹募渠道,一方面以设置项目的形式引导项目认捐、定向捐款;另一方面指导设立冠名基金,实施精准救助帮扶,形成了市人大“代表之光”、龙腾公共卫生基金、常熟开关阳光爱心慈善基金、福隆关爱基金会等一批有影响的冠名基金。

  企业在践行慈善的过程中也开始自觉关注当地的民情和发展。去年9月,波司登集团向白茆卫生院捐赠价值超过100万元的B超机一台,支持地方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去年苏州发生疫情后,莫城街道4位企业家得知当地的医疗机构只有X光机,没有CT机,商定每人捐赠100万元购买价值400万元的CT机,善款于7月底全部到账。董浜镇、支塘镇、尚湖镇的数十家中小企业时刻关注当地社会发展,在助力疫情、建设乡村等重大时间节点频频捐款。“关心和支持慈善事业的发展,是每一个人的责任。”这是爱心市民钱文娟最近向市慈善总会捐款时,一并留下的信件中的一句话。去年是钱文娟向市慈善总会捐款的第三个年头。每次捐款,她都会写上一封信,由其儿子转交给慈善总会,阐述自己对慈善的感悟和理解。

  像钱文娟这样的爱心人士不在少数。他们不仅在一次次捐款捐物中,养成了“日常行善”的习惯,还对慈善形成了自己的理解。善意在他们的心中已然生根发芽。去年上半年,爱心市民张建明得知市一院的一名护士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因交通事故需住院治疗后,立即联系市慈善总会捐款3万元,用于帮助这名护士。2020年初武汉发生疫情后,张建明也第一时间捐款3万元,助力疫情防控。

  近年来,市慈善总会积极探索创新善款筹募方式,不断拓展筹募渠道,极大地激发了社会各界的捐款热情,为开展慈善活动奠定了坚实基础。随着全市慈善氛围越来越浓厚,参与行善的人群也越来越多样。许多孩子不仅在课堂上朗诵慈善、书写慈善,更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慈善。市维童之友幼儿园的两名孩子在老师的陪同下,代表全园小朋友将2042.1元善款捐赠给市慈善总会。这些善款是园内幼儿举行爱心义卖得到的。小学二年级的陈楷然在妈妈的陪同下,将500元压岁钱捐给了市慈善总会。这是他上的“慈善第一课”。平时省吃俭用的环卫工人们,也在他人有难之时挺身而出。2020年疫情发生后,环卫工人周丽娟拿出3000元积蓄,工友们受其影响也积极响应,短短一个小时就筹集到8040.6元善款;2021年7月河南发生洪涝灾害,环卫工人周凤明向市慈善总会捐出2000元定向用于河南灾情。

  向市慈善总会捐出第一笔善款后,许多爱心人士都会在慈善之路上坚持下去,第一笔、第二笔、第三笔……这其中就有在武汉疫情中捐献10万元、之后每年捐献2万元的王祥华;2019年生日时捐献1000元、此后每年生日都捐献2000元的姚德树;防疫、助学、救灾、帮困等各类捐款不下十次的于大德;捐款总额超过33万元、让911人次直接获益的残疾爱心人士夏中。

  过去一年,市慈善总会锚定“善美常熟”的建设目标,围绕助医、助学、助老、助困、助残、慈善拥军六大项目,打造依法、创新、精准、阳光的常熟慈善品牌,全市慈善事业持续稳步发展,在建设更高品质“江南福地”中贡献了慈善的特殊力量。

  市慈善总会根据形势发展要求,聚焦民生,紧紧围绕巩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大局,实现由传统救助项目向系列化、特色化、品牌化转变,项目内容进一步丰富、项目深度进一步延展。两次联合中华慈善总会实施了“行走·渴望”项目;会同市民政局联合爱心企业常客隆超市实施了“慈善关爱·超市券”项目;联合苏州市慈善总会每年进行“情暖苏城”慈善帮困送温暖活动,为困难家庭、养老机构发放春节慰问金……其中,经常性项目由2017年的16项增加到2022年的36项,项目也由以救助为主逐渐向救助和关爱特殊群体、助力社会公益事业建设并举,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上一条:虞山文化旅游度假区“国创”成功
下一条:“相信生意会越来越好”
与我们联系
  • 联系电话:+86-0512-53660867
  • 传  真:+86-0512-53660867
  • 邮  箱:info@investchn.com
Copyright © 2015-2024 InvestCH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投促中国